英力特化工:高效协同换“炉芯”
初秋的清晨,英力特化工树脂运行部厂区里晨雾尚未散尽,微风拂过褪去了夏日的燥热,却没吹减运维中心树脂机械检修班成员的干劲。“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树脂机械检修班接到了1号合成炉解体消缺的紧急任务,主要是更换合成炉内不符合运行要求的石墨炉膛,作为“炉芯”,它是保障合成炉在高温下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位。
“石墨脆、筒体重,每一步都得认真仔细,咱们一点都不能含糊。”树脂机械检修班班长胡瑞手拿高风险作业审批单,在班前会上说着,对着大伙儿强调:“所有人今天必须全力以赴,天黑前保质保量让合成炉恢复备用状态!”
八点半,100吨吊车的轰鸣声打破了厂区的宁静。吊车司机围着吊车周边仔细检查,确认四个支腿均垫好加厚钢板后,才对着对讲机喊出“准备就绪”。“师傅,一会儿吊装的时候一定要慢、要稳,合成炉管线多、设备也多。”胡瑞说着便朝楼顶平台走去。旁边的板车也已停在指定区域,车厢上铺着厚厚的防滑橡胶垫,新石墨炉膛裹着防震膜。装置安全员齐永灵举着气体检测仪跑过来说:“胡瑞,化验室气体检测合格,吊装、登高、动火票都已办理好,监护人已到位,应急器材全部到位。”随着警戒线在作业区外围拉起,检修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首先要吊的是冷却器,这需要吊车司机和检修人员精准配合。“王俊,你和张彦龙上楼顶平台,注意安全带要挂在牢固点位上!”维修工王俊和张彦龙系好双钩安全带,在五楼平台站稳脚跟。扳手拧动吊耳螺栓的“咔咔”声格外清脆,两人仔细检查着吊点加固情况。“吊车就位,吊绳角度30度,请求起吊!”吊车司机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胡瑞仰头观察片刻,挥手示意:“起吊!保持匀速!”冷却器刚离开炉体接口,张彦龙突然大喊:“等一下!有根仪表线被挂住了!”吊车司机立刻停住操作,吊臂稳稳停在半空。胡瑞冲到冷却器旁,“用撬棍裹上棉布,轻轻拨开!”王俊会意,迅速取来工具,小心翼翼地将缠绕在吊耳上的仪表线分离。几十秒后,冷却器再次缓缓升空,在众人的注视下精准落在地面的防滑橡胶垫上。
冷却器移除后,紧接着就是吊石墨炉膛,当最后一节炉膛被吊至五楼平台时,王俊立即俯身检查:“胡瑞,这节炉膛边缘有个小凸起,得用软布裹一下。”胡瑞赶紧让人找来胶布,示意停止起吊,吊车司机立刻停止操作。就这样在大家的精准协调配合下,到正午时,五节石墨炉膛和两节筒体全部完成吊装,统一放在指定区域,质检计量中心化验员李学慧走过来笑着说:“这活儿干得,比搭积木还整齐!”
下午1点,更换石墨炉膛的核心任务随即展开。起吊石墨炉膛可是个精细活。五节石墨炉膛重且质地脆硬,稍有磕碰便可能碎裂。第一节、第二节......五节炉膛的安装如同搭积木般层层递进。每吊装一节,王俊和张彦龙都会用水平仪反复校准垂直度,确保炉膛垂直如线,不偏不倚。胡瑞探出半个身子,双手扶着炉膛边缘,目光紧盯着炉体接口的密封面。吊车司机缓缓调整吊臂,炉膛在半空如悬丝木偶般精准移动,炉膛稳稳卡入卡槽,接口处严丝合缝。维修工乔立钢则拿着扳手,按照严格的对角顺序依次紧固连接螺栓。他紧握扳手,身体微微前倾,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每拧一下都恰到好处,确保每个螺栓的松紧度均匀一致,既不会因过松导致泄漏,也不会因过紧损伤石墨部件。
下午六点半,最后一节冷却器被稳稳吊回原位。“密封面无划痕,螺栓紧固均匀,管线连接无误!装置可以进行打压试漏了”胡瑞话音刚落,便和生产班长刘阳快步走向楼顶。当对讲机里传来中控主操牛树军“保压正常”的确认声时,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今天这速度够快呀!刚好赶在天黑前收工!”刘阳赞许地说。
夜色渐浓,厂区路灯次第亮起。对于维修人员而言,设备零隐患运行,便是他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他们用汗水与坚守,保障着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