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英力特化工:小创新催生大效益
“不为困难找借口,要为成功想办法。”这是毕海远的口头禅。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英力特化工,电石生产岗位的员工铆足干劲、聚智聚力,开展小改小革、修旧利废等攻关活动,从细节处着手,向创新要效益,一台设备“小改造”可以强安全,一条工艺“小意见”能够降消耗,一项巧妙“小发明”实现提效率,把一个个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提质增效的新路子。
“小改造”提升安全效益
“电石炉转入检修,兰炭恐怕又要高温了,如果能开点氮气就好了。”兰炭烘干岗位员工罗伟犯难的说到。
兰炭作为生产电石的原材料之一,检修期间料仓要长时间停运,可电石炉检修期间又是氮气使用高峰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降低兰炭储备缓冲量,又不利于设备连续运转,若放任不管,又会引起兰炭温度升高,从而使运输皮带存在烧毁的风险。
“能有什么办法解决兰炭长时间储存高温的问题呢?”这成了原料装置每个人的“心病”。装置主管海军智更是看在眼里,愁在心里,他根据燃烧“三要素”,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展开分析,发现高温问题是因有空气进入兰炭仓,主要是下料口溜槽使用的手动插板阀存在弊端,密封不严导致空气进入。找出了“症结”所在,还得有“主治医生”,随即他想到了经常检修阀门的赵志浩和常兆杰。“半球阀流体阻力小,适合兰炭介质,最主要其密封性好、操作简便,从全开到全关只需旋转90度,况且球阀结构简单,密封圈一般都是活动的,维修起来也方便。”专业的事还得是专业的人干,赵志浩和常兆杰经过现场勘查、深思熟虑,一起拿方案、做改造,经过几天时间,赵志浩在原插板阀下部的溜槽上安装了电动半球阀。电动半球阀的紧密关闭可以有效地隔绝外部空气进入溜槽,防止兰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不必要的反应,助于维护兰炭仓系统的整体安全,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兰炭仓插板阀下部的溜槽上安装电动半球阀项目既保证了高温兰炭仓系统的正常运行,又确保了安全性能。
“小意见”助力提质增效
“四万原料装置1号石灰窑喷射器工序改进项目,在公司第二季度建言献策获得一等奖。”在班前会上,郭会明激动地对班组员工赵永鹏说。
原来,该公司1号石灰窑在石灰石煅烧过程中由于四万炉炉气内含有粉尘等杂质,出现炉气不纯,同时原料石头筛分不彻底,表层含有大量的粉尘,在窑内高温作用下这些杂质很快形成结瘤,堵塞循环气体通道,造成窑内气流不畅,升温困难,白灰质量不稳定,产能不达标。尽管装置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每班安排作业人员对上、下燃烧室以及喷射器管道、循环气通道进行清理和吹扫,但是效果依然不佳。经过班组员工讨论,赵永鹏装置主管建议对原有的喷射器气体进口进行了改进,将喷射器喷嘴的分隔三角形进口割除,气流通道入口改成直通型,以此来减少喷嘴气流通过的阻力。说干就干,经过审批后,张洪岳带领班组员工利用石灰窑检修期间,对喷射器工序进行改进,将喷射器喷嘴的分隔三角形进口割除改成直角,改进后,驱动风压力降低了15%左右,流量增加了50%,截至目前,1号窑产量达到满负荷生产。四万原料装置岗位员工梳理固化生产指标较优时的工艺操作方法和工艺控制参数,保持白灰质量稳定,在稳产达效的基础上产量再次实现新突破,为电石生产提质增效助力赋能。
“建议合理调整动力设备运行负荷,对间歇式运行设备及时进行启停。”“建议引风机停运由固定4小时改为根据温度进行,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建议烘干窑停车时,引风机频率减小5赫兹,这样既能为沸腾炉保温,一次停车还能节省约40度电。”为把一个个“小意见”凝练成一项项创新创效“小成果”,该公司坚持从细微处入手,不断优化工艺参数,根据季节温度变化,制定冬、夏不同时期的停车保温、保压等执行标准,进一步细化开停车步骤,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作业操作方法,有效减少开停车过程中系统的能量损耗,进一步攻克电石生产操作难点、重点等问题,施行“一炉一策”,实现了精准控炉,稳产提产。
“小发明”实现效率提升
“我们开展提质增效活动,就是要通过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创收增效的目标。”曹丁夫说。
原来该公司四万原料装置烘干筛分四楼有四条皮带,兰炭烘干水分低时,红料容易烧损皮带。针对这一情况,曹丁夫早已在脑海中形成大胆的想法,计划用无缝钢管直接从上层震动给料机经过料管进入储料罐。他激动地把这个想法上报给主管设备的魏永平,经过论证,魏永平认为这个办法可行。改进后节省18.5千瓦电机四台,降低了皮带、托辊等材料损耗;料管下料后减少疏料过程中烟尘外溢,既降低了设备临停,又减轻了安全环保的压力,保证了夏季高温天气筛分配料设备平稳运行,确保了安全生产。“四万原料装置筛分楼输料皮带改进这个办法好。”魏永平对曹丁夫的这个“小发明”赞不绝口。
一直以来,上料皮带托辊检查更换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四五个人不断调整身体姿势、力度,才能完成,极大影响着检修效率。为此,设备技术人员刘占龙根据现场生产实际情况,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发明了“修复设备更换托辊支架吊具装置”小器具,为高效完成设备检修工作立下了“赫赫战功”。
“现在我们只需要两个人,10分钟就完成了皮带机托辊的更换工作。”华嘉定对“修复设备更换托辊支架吊具装置”赞不绝口。这个“小发明”是利用日常维保检修过程中剩余的零配件与铁料焊接制作而成,制作原理简单、使用便捷轻巧,利用“杠杆原理”便能够快速高效地顶起沉重的皮带,完成相应更换托辊检修工作,大幅提升了检修效率。
这样的“小改造”“小意见”“小发明”还有很多,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创新创效项目,不断激发了职工创新创造潜能,为安全生产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职责不一样,但是我们每个人只要精心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都投入到创新创效工作中,那么我们一定能够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毛刚感慨的说。
聚沙成塔,聚水成涓。该公司锚定生产经营指标,补短板、强弱项,奋力推进提质增效工作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