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英力特化工梁艳:‌创新实干绽芳华

来源:英力特化工 作者:岳也超 发布时间:2025-10-31 字号:【

在英力特化工繁忙的氯乙烯装置生产车间里,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在现场穿梭,她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管线,用专注破解生产中的难题。她就是该公司氯碱运行部氯乙烯装置工艺技术岗梁艳。从技术人员到该公司“首席工程师”,她用汗水浇灌匠心,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凡篇章。

精益求精优化工艺

在装置日常工艺管理中,梁艳始终将工艺指标的控制、工艺优化作为重中之重。对她而言,“精控指标、优化流程”从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每道工序、刻进操作细节的行动准则。她的身影时常穿梭在转化器与精馏塔之间,紧盯温度、流量、压力的细微波动,反复调试参数,力求让生产流程更加优化,效率稳步提升。可当该公司“提质增效推进年”的工作方案摆在面前,方案里两项节水减排“红线”指标,却像两块重石压在了梁艳心头:控降综合水耗、减少废水排放,每一个字都精准指向装置目前存在的生产难题。她立刻翻出近一个月的工艺报表,“23.81%盐酸脱析外排水未回收”的数据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股“必须攻克这道难题”的劲头在她心底愈发强烈。

为了找出“病根”,梁艳牵头组建攻关小组,一场热烈的“头脑风暴”随即展开。技术人员对造成盐酸脱析蒸汽冷凝水外排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查图纸、查管道走向、查材料情况、查回用后水量的用水渠道、查水量是否全部回收达到“零排放”、查工艺仪表自动化控制。对脱析冷凝水酸碱值、电导率、氯离子、铁含量、浊度指标进行分析等一系列措施,解决方案终于清晰浮现——通过优化管道配置与回用路径,盐酸脱析蒸汽冷凝水完全可以实现“零排放”:其中67%可替代脱盐水用于工艺补水,33%可替代工业水用于设备冷却,每一滴水资源都能被“物尽其用”。当优化方案落地运行后,成效立竿见影:装置每年减少外排废水12000立方米。《实现盐酸脱析蒸汽冷凝水“零”排放》项目获得宁夏电力公司2024年度QC优秀成果发布三等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攻坚精神的肯定,更成为装置践行“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的生动注脚。

“梁姐,氯乙烯转化率早班从95.5%下降到94.8%,单体产量也未完成目标值”中控主操李占发紧盯数据报表,双手不自觉地攥紧,声音里满是焦急。

刚结束现场巡检的梁艳接过报表说:“转化率、质量双降,问题一定出在转化器里!”话音未落,她已拿起转化器触媒更换记录进行查看,查看完数据她抓起安全帽,脚步匆匆迈向装置区。随即通知岗位操作工对转化器检查,检查发现6号转化器下酸视镜有积酸,经过深思熟虑的判断,断定6号转化器泄漏,立即向装置领导汇报,决定停用处理。

“梁姐,中班氯乙烯转化率已经上升到95.5%。”听着中控室报过来的工艺指标,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技术创新突破难题

“创新不是口号,而是每一天的实践。”这是梁艳常挂在嘴边的话。担任工艺技术员期间,她以“匠心铸品质”为信念,牵头打响多场“技术攻关战”,用实干破解生产难题。面对石墨合成炉炉顶冷却器易结垢,运行周期短,维修成本高,热量利用率低这一长期困扰生产的难题,梁艳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她每天扎根现场逐点核对工艺指标,查阅海量资料,对标同行业先进经验,和设备厂家深入交流,力求准确掌握每一个参数。最终,她提出创新方案,在保持原氯化氢合成炉产能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有的4台氯化氢石墨合成炉更换成4台副产中压蒸汽石墨合成炉,通过论证副产蒸汽石墨合成炉改造技术成熟,节能增效果显著。她精心编制可行性研究与安全检修方案,从技术可行性论证、效果评估,落地实施改造、人员培训与最终验收,每一个环节都留下她的身影。

今年4月,副产蒸汽石墨合成炉全部投用,副产的0.85兆帕蒸汽顺利并入氯碱运行部的中压蒸汽管网,实现了热量回收再利用,节约蒸汽能源使用。同时,合成炉实现自动点火,以自动化替代人工操作,彻底消除了现场点火的安全风险。

多年来,梁艳始终以创新为笔,在生产一线书写实干答卷,主导完成七项创新及技改项目。她提出的“新增联锁设置,保障生产安全稳定”建议,有效筑牢氯乙烯精馏工序安全防线,荣获该公司建言献策三等奖。这些成果不仅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更为企业降本增效作出积极贡献。

倾囊相授传授技艺

在梁艳看来,工匠的最高境界不仅在于技艺精湛,更在于让技艺传承发扬。多年来,她深耕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转化,将日常积累的经验、优化的操作方法,细细打磨成经验和方法,书写进自己的笔记本里,那些凝聚心血的文字与图表里,藏着对工艺的敬畏,更藏着对传承的执着。

作为内训师,梁艳的课堂从没有枯燥的“照本宣科”。每次开展专业培训或师带徒活动,她总会带着新员工走进氯乙烯装置现场,指着纵横的管道、闪烁的仪表,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操教学。为了让新员工快速适应岗位,她结合自身成长经验,反复打磨出“界面-现场-操作-异常四步走”学习法:先通过工艺界面图熟悉流程框架,再到现场对应设备摸清构造,接着上手实操掌握规范动作,最后模拟异常场景学习应急处置。这套方法看似简单,却把复杂的氯乙烯工艺拆解成循序渐进的“阶梯”,让新人不再对技术望而却步。

装置有新员工入职时,她就从最基本,最简单的操作教起,强调注意事项,将工作中总结下来的经验倾囊相授。在梁艳的言传身教之下,员工的技能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成为岗位上的技术能手,新员工李占发刚入职时,盯着复杂的精馏塔操作面板,心里满是担忧,怕自己学不好。梁艳笑着递过自己整理的“四步走”笔记:“别担心,没接触过很正常。咱们先从界面图认起,再去现场看设备结构、管道走向,慢慢练,用不了两个月,你肯定能独立操作。”温暖的鼓励像一颗“定心丸”,让李占发渐渐放下焦虑。他跟着梁艳一步步扎实学习,最终如期独立上岗,在氯乙烯装置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中控主操。

回望梁艳的二十年,是与氯乙烯装置共生共长的二十年,她以责任监控工艺指标,用创新破解生产难题,凭热忱传递技术薪火。

脚部

版权所有: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京ICP备10032362内容管理:党建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