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英力特化工余学科:初心如炬照匠心

来源:英力特化工 作者:胡萍 发布时间:2025-08-01 字号:【

在英力特化工运维中心机械加工班组,砂轮打磨金属的火花与机床运转的嗡鸣交织成独特的旋律。余学科戴着护目镜俯身操作铣床,铁屑飞溅在他的工装上,凝结成星星点点的银白色印记。这位机械加工班组的班长,用二十年时间淬炼匠心。2025年7月,他获得了该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

巧破加工难题

在2022年树脂运行部转化器制作项目中,一组锥体工件成了拦路虎,上盖小口直径仅219 毫米,下盖小口 273 毫米,而大口直径却骤增至3020毫米,如此悬殊的尺寸差让传统卷制工艺频频卡壳。“当时试了三次,焊缝处总是出现 0.5毫米的变形,这在承压设备上就是致命缺陷。”余学科盯着图纸上的圆锥曲线说道。

有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于是余学科带着班组技术骨干泡在加工班组,把锥体分解成12个扇形单元反复测算,但效果依然不理想,大家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余学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脑子里一直在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直至第四天清晨,他突然对着大家说:“用 压力机分段冲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个创新方案将原本需要15 人协作的卷制流程,简化为3人操作的自动化冲压,不仅把单件加工时间从8小时压缩到2小时,更将尺寸误差控制在0.1 毫米内,相当于两根头发丝的厚度。

当最后一片锥体精准合缝时,焊工陈翔发现,余学科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页边空白处还贴着不同压力参数下的变形曲线图。“余师傅说,创新不是瞎琢磨,得让数据说话。”陈翔感慨地说。面对称赞,余学科总是摩挲着满是老茧的手掌说:“班组里没有解不开的难题,只有钻不深的心思。”

攻坚克难显风采

在氯乙烯装置年度大修中,余学科发现传统管道法兰加工存在“三难”:定位难、找平难、精度控制难。他带着游标卡尺蹲在现场测量,画出27张改进草图,最终设计出一套可调节定位卡具。这套由废弃钢板改造的工具,让法兰平面度误差从 0.3毫米降至0.05毫米,单台设备检修时间缩短4小时。

2023年处理三万千伏安电石炉盖板焊接缺陷时,他更是展现出“锱铢必究”的较真劲。当时焊缝探伤发现3处微小气孔,按标准可降级使用,但余学科坚持推倒重来,他说:“炉内温高达1900摄氏度,现在即便是差0.1毫米,将来可能就是大隐患。”他带领班组人员试验了8种焊接参数,最终提出 “分层预热+脉冲焊接”工艺,使盖板使用寿命从180天延长至300天。

翻开他的工作台账,这样的突破不胜枚举,主导完成的立式烘干窑筒体加工,将圆度误差控制在0.2 毫米内;改良的散点除尘器组装工艺,让泄漏率从3%降至0.5%;净化沉降罐改造项目中,他改进的异形封头一次试压合格。“余师傅的图纸上始终标着三个数:标准值、实测值、改进值。”徒弟周昌说。

在厂区绿化带护栏因年久腐蚀需要更换时,采购新护栏需要近万元经费。余学科看着仓库里堆着的废弃倒链“承重链”,突然有了主意。这些直径16毫米的链条原本要按废铁处理,他却带着党员突击队干了起来,测量318米过道,按每1.5米间距分段,切割、焊接、除锈、刷漆,仅用7天就完成了126节防护栏的制作安装,让废旧物资焕发出新的光彩。

“你看这焊点,余师傅要求必须是鱼鳞纹,说既美观又结实。” 参与制作的李谦回忆说。最让人佩服的是他计算的15度链条倾斜角,既避免了行人磕碰,又刚好挡住车辆轮胎,如今这些蓝白相间的链条护栏,不仅为节省了采购成本,更成了厂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严守红线筑防线

机械加工班组的作业现场总是跟着工作任务走,今天在电石炉旁搭脚手架,明天到管廊下切割管道,检维修作业是余学科的第二作业现场。他手机里存着一张特殊的“风险地图”,标注着各区域的高空坠物风险点、受限空间位置和带电设备分布,这是他用五年时间走遍厂区角落绘制的安全指南。

一次氯乙烯管道抢修中,陈翔由于着急干活没戴防护面罩,被他当即叫停:“液态氯乙烯在常温下20摄氏度会持续挥发,一眨眼的工夫就可能吸入超标。”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受限空间作业手册》,第17页的褶皱处正是相关警示条款,边角还粘着他手写的补充备注。

“宁可听骂声,也不能出事故!”这是余学科在设备检修时的口头禅。有次检修作业票漏填一项安全措施,他守在现场等手续齐全、安全措施到位才开始作业。正是这份执拗,让机械加工班组连续12年保持安全零事故记录,当被问及秘诀,他说:“安全和精度一样,差一丝都不行。”

余学科的工具箱里始终放着三样东西,一把游标卡尺、写满公式的笔记本、擦拭锃亮的工器具。当被问起二十年坚守的动力,他指着车床旁边的加工好的工件说:“你看这些工件,每一个都带着金属的光泽,就像我们的工作,得用心打磨才会发亮。”

脚部

版权所有: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京ICP备10032362内容管理:党建工作部